86-317-7816446 7816558
發布時間:2020-07-16 16:46:43
(1) 電動機不起動
1.電源未接通:檢查開關、溶絲,各對觸點及電動機引出線頭。
2.繞組斷路:將斷路部位加熱到絕緣等級所允許的溫度.使漆軟化,然后將斷線挑起,用同規格線將斷掉部分補焊后,包好絕緣,再經涂漆,烘干處理。
3.繞組接地或相間、匝間短路:處理辦法同上,只是將接地或短路部位墊好絕緣,然后涂漆烘干。
4.繞組接線錯誤:核對接線圖,將端部加熱后重新按正確接法接好(包括綁扎、絕緣 處理及涂漆)
5.熔體燒斷:查出原因,排除故障、按電動機規格配新熔體。
6.繞線轉子電動機啟動誤操作:檢查集電環短路裝置及起動變阻器位置,啟動時應先0串接變阻器,啟動完成后再接短路裝置。
7.過電流繼電器整定值太小:適當調高。
8.老式啟動開關油杯缺油:加新油,達到油面線。
9.控制設備接線錯誤:校正接線。
(2) 電動機接入電源后溶絲被燒斷
1. 單相啟動:檢查電源線,電動機引出線,熔斷器,開關觸點,找出斷線或假接故障后進行修復。
2.定、轉子繞組接地或短路:糾正錯誤。
3.電機負載過大或被卡住:將負載調至額定值,并排除被拖動機構故障。
4.溶體截面積過小:熔體對電動機過載不起保護作用,一般應按下式選擇熔體,熔體額定電流=堵轉電流/2~3即可。
5.繞線轉子電動機所接的起動電阻太小或被短路:消除短路故障或增大起動電阻。
6.電源到電機之間的連接線短路:檢查短路點后進行修復。
(3) 電動機通電后,電機不起動,嗡嗡響
1. 改極重繞后槽配合選擇不當:選擇合理繞組形式和繞組節距;適當車小轉子直徑;重新計算繞組參數。
2. 定、轉子繞組短路:查明斷路點進行修復;檢查繞線轉子電刷與集電環接觸狀態,檢查啟動電阻是否斷路或電阻過大。
3. 繞組引出線始末短接錯或繞組內部接反:在定子繞組中通入直流,檢查繞組極性(用指南針)判定繞組首末端是否正確。
4.電動機負載過大或被卡住:檢查設備,排除故障。
5.電源未能全部接通:更換熔斷的熔體;緊固接線柱松動的螺釘;用萬用表檢查電源線斷線或假接故障,然后修復。
6.電壓過低:如果△聯接電動機誤接成Y連接,應改回△連接;電源電壓太低時應與供
電部門聯系解決;電源線壓降太大造成電壓過低時,應改粗電纜線。
7.對于小型電動機,潤滑脂變硬或裝配太緊:選擇合適的潤滑脂,提高裝配質量。
(4) 電動機外殼帶電
1.電源線與接地線搞錯:糾正錯誤。
2.電動機繞組受潮,絕緣嚴重老化:電動機烘干處理;老化的絕緣要更新。
3.引出線與接線盒接地:包扎或更新引出線絕緣;修理接線盒。
4. 線圈端部碰端蓋接地:拆下端蓋,檢查接地點,線圈接地點要包扎,絕緣和涂漆,端蓋內壁要墊絕緣紙 。
(5) 電動機空載或負載時電流表指針不穩、擺動
1.繞線轉子電動機有一相電刷接觸不良:調整刷壓和改善電刷與集電環的接觸面。
2.繞線轉子電動機集電環短路裝置接觸不良:檢修或更新短路裝置。
3.籠型轉子開焊或斷條:采用變壓器或其他方法檢查。
4.繞線轉子一相斷路:用校驗燈、萬用表等檢查斷路處排出故障。
(6) 電動機啟動困難,加額定負載后,電動機轉速比額定轉速低
1.電源電壓過低:用電壓表或萬用表檢查電動機輸入端電源電壓大小,然后進行處理。 2.△連接繞組誤接成Y連接:將Y連接改回△連接。
3.籠型轉子開焊或斷裂:檢查開焊或斷裂后進行修理。
4.繞線轉子電刷或啟動變阻器接觸不良:檢修電刷與啟動變阻器接觸部位
5.定.轉子繞組有局部線圈接錯或接反:見本表序號1。
6.重繞時匝數過多:按正確繞組匝數重繞 。
7.繞線轉子一相斷路:用校驗燈萬用表等檢查斷路處,然后排除故障。
8.電刷與集電環接觸不良:改善電刷與集電環的接觸面積,如磨電刷接觸面,調壓刷,車旋集電環表面等。
(7)絕緣電阻低
1.繞組受潮或被水淋濕:進行加熱烘干處理。
2.繞組絕緣粘滿粉塵、油垢:清洗繞組油垢,并經干燥.浸漬處理。
3. 電動機接線板損壞引出線絕緣老化.破裂:重包引線絕緣,更換或修理出線盒及接線盒。 4. 繞組絕緣老化:經鑒定可以繼續使用,可經清洗干燥,重新涂漆處理,如果絕緣老化,不能安全運行時,需要更換絕緣。
(8) 三相空載電流對稱平衡,但普遍增大
1.重繞時線圈匝數不夠:重繞線圈,增加合理的匝數。
2.Y連接電機,誤接成△連接:將繞組接線改為Y連接。
3.電源電壓過高:測量電源電壓,如果電源本身電壓過高,則與供電部門協商解決。
4. 電機裝配不當(如裝反、定轉子鐵心未對齊,端蓋螺栓固定不勻稱使端蓋偏斜或松動):檢查裝配質量,消除故障。
5 氣隙不均或增大:調整氣隙,對于曾經車過轉子的電機需要換新轉子或改繞糾正空載電流大問題。
6.拆線時,使鐵心過熱灼損:檢修鐵心或重新計算繞組進行補償。
(9) 電動機運行時有雜音不正常
1. 改極重繞時,槽配合不當:要校驗定、轉子槽配合。
2.轉子擦絕緣紙或槽楔:剪修絕緣紙或檢修槽楔。
3.軸承磨損、有故障:檢修或更換新軸承 。
4.定、轉子鐵心松動:檢查振動原因,重新壓鐵心進行處理。
5.電壓太高或三相電壓不平衡:測量電源電壓,檢查電壓過高和不平衡原因進行處理。 6.定子繞組接錯:見本表序號1。
7.繞組有故障(如短路):見本表序號1。
8.重繞時每相匝數不相等:重新繞線,改正匝數。
9.軸承缺少潤滑脂:清洗軸承,填加潤滑脂,使其充滿軸承室凈容積的1/2~1/3。
10.風扇碰風罩或風道堵塞:修理風扇和風罩,使其幾何尺寸正確,清理通風道。
11.氣息不均勻,定、轉子相擦。
(10) 電動機過熱或冒煙
1. 電源電壓過高,使鐵心磁通密度過飽和造成電動機溫升過高:如果電源電壓超過標準很多,應與供電部門聯系解決。
2. 電源電壓過低,在額定負載下電機溫升過高:若因電源線電壓降過大而引起,可更換較粗的電源線;如果是電源電壓太低,可向供電部門聯系,提高電源電壓。
3.灼線時,鐵心被灼過,使鐵耗增大:做鐵心檢查試驗,檢修鐵心,排除故障。
4.定轉子鐵心相擦:檢查故障原因如果軸承間隙超限,則應更換新軸承,如果轉軸彎曲,則需調查處理,鐵心松動或變形時應處理鐵心,消除故障。
5.繞組表面粘滿塵垢或異物,影響電機散熱:清掃或清洗電機,并使電機通風溝暢通。 6.電動機過載或拖動的生產機械阻力過大,使電機發熱:排除拖動機械故障,減少阻力,根據電流指示,如超過額定電流,需減低負載,更換較大容量電機或采取增容 措施。
7.電動機頻繁起動或正反轉次數
過多:減少電動機起動及正、反轉次數或更換合適的電動機。
8.籠型轉子斷條或繞線轉子繞組接線松脫,電動機在額定負載下轉子發熱,使電機溫升過高:查明斷條和松脫處,重新補焊或扭緊固定螺絲。
9.繞組匝間短路相間短路以及繞組接地:按本表序號1。
10.進風溫度過高:檢查冷卻系統裝置是否有故障,檢察周圍環境溫度是否正常。
11.風扇故障,通風不良:檢查電機風扇是否損壞,扇葉是否變形或未固定好。必要時更換風扇。
12.電機兩相運轉:檢查溶絲,開關接觸點,排除故障。
13.重繞后繞組浸漬不良:要采取二次浸漬工藝,好采用真空浸漬措施。
14.環境溫度增高或電機通風道堵塞:改善環境溫度,采取降溫措施,隔離電動機附近高溫熱源,避免電動機在日光下暴曬。
15.繞組接線錯誤:Y聯結電動機誤接成△聯結,或△聯結電動機誤接成Y聯結要改正接線。
(11) 電動機空載運行時空載電流不平衡,且相差很大
1.重繞時,三相繞組匝數不均:繞組重繞改正。
2.繞組首尾端接錯:查明首尾端,改正后再起動電機試驗。
3.電源電壓不平衡:測量電源電壓,找出原因,予以消除。
4. 繞組有故障,如匝間短路,某組線圈接反等等:拆開電機檢查繞組極性和故障,然后改正或消除故障。
(12) 層間絕緣擊穿
1. 層間墊條材質差,或厚度不夠:改用材質好的,如環氧玻璃布板墊條,或適當加厚墊條。
2. 層間墊條墊偏,或尺寸不合適:要求下料尺寸正確,操作細心,嚴格按工藝規定 進行。
3.線圈松動使層間墊條磨損:可加槽襯或加厚墊條;或采用VPI"整浸"工藝。
(13) 匝間絕緣擊穿
1.匝間絕緣材質不良:用浸樹脂漆補強或采用"三合一"粉云母帶。
2.繞線.嵌線時匝間絕緣受損:嚴格按工藝規定操作。
3. 匝間絕緣厚度不夠或結構不合理:按匝間電壓大小(見第三章)正確選擇匝間絕緣厚度或絕緣結構。
(14) 繞組接地故障
1. 電機長期過載,絕緣老化變質引起絕緣對地擊穿:調整負載或更換容量合適的電機,避免局部過熱。
2.輸電線雷擊過電壓或操作過電壓擊穿絕緣:增添或檢查防雷保護裝置。
3.由于導電
粉塵積累使爬電距離縮小產生對地擊穿或閃絡:定期清掃絕緣,增設防塵密封絕緣裝置。
4.通風道墊后,齒壓片開焊,鐵心疊壓不緊齒部顫動以及彎曲的齒壓片刮磨線圈絕緣,導致繞組接地故障。:詳細檢查各部分焊接質量,變形情況,經校正或補焊保證墊片,齒壓片等固定良好。鐵心疊壓不緊時應添硅鋼片或加高齒壓條,并重新壓裝鐵心(對于內裝壓鐵心,鐵心不必從機座中取出)。
5. 由于線圈短路燒焦絕緣,造成對地故障:檢查短路原因,拆除部分線圈,補加絕緣并經浸烘處理。
(15) 繞組斷路
1. 線圈端部受到機械力、電磁力的作用,導致導線焊接點開焊:檢查焊接點,重新補焊并加強繞組端部的固定措施。
2.焊接工藝不當,焊接點過熱引起開焊:嚴格按焊接工藝操作。
3.導線材質不好,有夾層脫皮等缺陷:更換合格導線并進行絕緣處理。
(16) 繞組短路
1.線路過電壓:調整過電壓保護值。
2.繞組絕緣老化:更換繞組或有關部位的絕緣。
3.繞組絕緣縫隙內堆積粉塵過多:清掃或洗滌絕緣,然后再烘干-浸漆-烘干。
4.遭受機械力.電磁力作用后絕緣受損:局部補強或更換繞組.絕緣,然后再進行浸烘。
(17) 定子線圈絕緣磨損或電腐蝕
1. 線圈與槽比間間隙過大(對于采用"模壓"工藝的成型繞組):可浸1032漆或樹脂 漆,將槽部空隙填滿。
2.槽楔松動:更換槽楔(調整槽楔的寬度或高度)或在槽隙下加墊條。
3.線圈外形尺寸超差:按圖紙要求重繞線圈,見第二、三章。
4.防暈漆失效:起出線圈,重新涂防暈半導體漆。
5.絕緣粘有油污塵污:清洗或吹拂繞組上的污垢。
(18) 泄漏電流大
1.電機受潮:清理后將繞組烘干。
2.絕緣表面有油污.粉塵:清掃或洗滌繞組絕緣。
3.絕緣老化:更換絕緣。
(19) 介質損耗角增大
1.線圈遭到損傷,使絕緣內部產生較多的氣隙:采取真空浸漬處理。
2.絕緣受損:清理后局部補強,然后浸漆,烘干。
3.絕緣處理不當:改進絕緣處理方法。
4.絕緣老化:更換絕緣。
(20) 線圈與端箍之間磨損擊穿
1.線圈松
動:綁扎后整浸樹脂漆,然后烘干。
2.端箍固定不牢: 同二十章條。
3.絕緣粘滿粉塵:清理絕緣。若重新嵌線可將端箍材質改為非金屬的。
(21) 線圈端部絕緣遭受機械損傷
1.拆裝時碰傷:因按工藝規定操作,局部損傷可用環氧膠修復。
2. 局部修理或更換線圈時將附近線圈碰傷:檢查故障情況,可以局部修理或更換部分線圈。
(22) 槽楔松動
1. 槽楔材質老化收縮:換槽楔,目前國內在F級、B級絕緣上采用的3240環氧玻璃布板其物理、化學性能較穩定,且有較好的熱穩定性。
2.楔下墊條老化、松動:加厚墊條重新放入墊條及槽楔。
3.槽楔尺寸與鐵心配合不當:參考第三章選擇槽楔尺寸。
4. 整塊磁性槽楔在電磁力作用下磨損:改用磁性槽泥;若用整塊磁性槽泥,應采用VPI "整浸"工藝。
(23) 伸出鐵心部分的籠條拱起
1. 當電機在啟、制動和正反轉狀態時,籠條內流過較大電流,在電熱效應下使籠條局部熱脹,當起、制動狀態終了后籠條開始收縮,在離心力作用下,當籠條端部強度 不夠時,便產生籠條拱起故障:
1.加熱拱起部分,用機械方法使拱起部分調直。
2.拆下籠條,調直后再插入槽內焊接。
3.更換強度較高的籠條。
(24) 端部籠條沿轉子方向彎曲
1. 這種故障常發生在轉子具有較大的圓周速度和實心端環電機轉子上,是由鋼制端箍固定不好,籠條在端箍圓周慣性力作用下造成的:
2. 將端箍改用無緯帶綁扎或更換 玻璃鋼制作的端箍。
3.加強端環與轉子支架的配合,選用合理的公差配合尺寸。
(25) 焊接的銅端環,在焊口結觸處斷開
1. 為了節省銅料。修理時有時采用幾段銅料經焊接制成圓形端環,這種拼成的端環如果焊接不良,會在運行當中脹開,并割破定子絕緣:
1.采用銅料鍛制整體端環。
2.改 善焊接工藝。
3.正確切開焊接坡口。
(26) 鑄鋁轉子風葉變形或斷掉
1.拆裝時機械損傷:按工藝要求正確操作。
2.鑄鋁時風葉有夾雜:采用氬弧焊機補焊。
3.校正變形風葉。
(27)鑄鋁轉子籠條斷裂
1.鋁液或槽內含有較多雜質:檢查鋁液化學成分。
2.用火溶化的舊鋁復用,其中含有雜質:用火溶化的舊鋁不可直接復用。
3.單沖時,轉子沖片個別槽漏沖:融化鋁后,將漏沖槽沖開。
4. 轉子鐵心壓裝過緊,鑄鋁后轉子鐵心脹開,有過大的拉力使鋁條拉斷:更換銅籠焊接結構。
5.澆注時中途停頓,先后注入的鋁液結合不好:更換新轉子。
6.鑄鋁后脫模早:更換新轉子。
(28) 鑄鋁轉子槽斜線犬牙交錯,歪扭不齊
1.轉子疊片時槽壁不整齊:將鋁融化后重新迭片。
2.假軸斜鍵與沖片鍵槽配合過松:更換或修理鍵槽。
3.轉子鐵心預熱后亂扔亂滾,沖片產生周向位移:按工藝規程操作。
4.鐵心疊壓力小或有毛刺:溶化鋁后,重新壓鐵,更換銅籠焊接結構。
(29) 籠條在槽內松動
1.籠條尺寸選擇過小:按槽形選籠條尺寸。
2.槽形尺寸不一致:校正槽形。
3.籠條或槽形磨損:校正槽形,更換籠條。
(30) 楔形籠條由槽口凸出
1.電機轉速過高:檢查改極時轉子強度。
2.上籠電流密度過大,啟動操作不合理:應按規程操作。
(31) 雙籠轉子銅條開焊
1.電機處于頻繁重載下起、制動運行:起動次數按產品說明書規定執行。
2.端環采用焊接結構時,工藝不當:按工藝規程正確施焊。
(32) 銅籠在端環處斷裂
1.產生機械振動及籠條在槽內松動:解決振動和松動原因及故障。
2.端環采用焊接結構時,工藝不當:按工藝規程正確施焊。
(33) 銅籠開焊
1.焊接工藝不當:按正確工藝施工。
2.籠條與端環配合間隙不正確:使間隙均勻,在0.1~0.12mm 之間。
3.籠條在槽內松動:處理松動(見前述方法)。
4.機組振動:解決機組振動。
5.焊條牌號不適合:選用合適的焊條牌號。
6.電機過載:解決電機過載問題。
(34) 鋁端環有軸向和徑向裂紋
1.鑄造時鋁液中含有夾渣:控制澆注溫度和化學成分。
2.鋁液含有雜質:清除鋁液內雜質。
3.鑄模設計不合理:修改設計。
序號
(1)電動機振動
1.軸承磨損:檢查軸承間隙。
2.氣息不均:調整氣隙,使符合規定。
3.轉子不平衡:檢查原因,經過清理,緊固各部螺栓后校動平衡。
4.機殼強度不夠:找出薄弱點進行加固,增加機械強度。
5.基礎強度不夠或安裝不平:將基礎加固,并將電機地腳找平、墊平,后緊固。
6.風扇不平衡:檢修風扇,校正幾何形狀和校平衡。
7.繞線轉子的繞組短路:見本表序號1 8.籠型轉子開焊、斷路:進行補焊或更換籠條
9.定子繞組故障(斷路、短路、接地,連接錯誤等):見本表序號1。
10.轉軸彎曲:校直轉軸。
11.鐵心變形或松動:校正鐵心,然后重新疊裝鐵心。
12.靠背輪或皮帶輪安裝不符合要求:重新找正,必要時檢修靠背輪或皮帶輪,重新安裝。 13.齒輪接手松動:檢查齒輪接手,進行修理,使符和要求。
14.電動機地腳螺栓松動:緊固電機地腳螺栓,或更換不合格的地腳螺栓。
(2)軸承發熱超過規定
1.潤滑脂過多或過少:參照本章給的經驗公式加脂
2.油質不好,含雜質:檢查油內有無雜質,更換潔凈潤滑脂。
3. 軸承內、外套配合過緊:過松時,采用農機2#膠粘劑或低溫鍍鐵處理,過緊時,適當車細軸頸,使之符合配合公差要求。
4.油封太緊:更換或修理油封。
5.軸承蓋偏心,與軸相擦:修理軸承內蓋使與軸的間隙合適。
6. 電動機倆側端蓋或軸承蓋未裝平:按正確工藝將端蓋或軸承蓋裝入止口內,然后均 勻緊固螺絲。
7. 軸承有故障,磨損,有雜物等:更換損壞的軸承,對含有雜質的軸承要徹底清洗,換油。
8. 電動機與傳動機構聯接偏心或傳動皮帶過緊:校準電動機與傳動機構聯接的中心線,并調整傳動皮帶的張力:。
9.軸承型號選小、過載,使滾動體承受載荷過大:選擇合適的軸承型號。
10.軸承間隙過大或過小:更換新軸承。
11.滑動軸承油環轉動不靈活:檢修油環,使油環尺寸正確,校正平衡。